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小伙用AI“复活”奶奶引发争议 科技的边界在哪里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4-11 08:07:00

“你的身体很脆弱,它会受伤、会生病、会变老、还会死,但数字的你,理论上可以永生。”

这是电影《流浪地球2》中提出的“数字生命计划”,影片主人公图恒宇耗尽一生心血只为将去世女儿的记忆上传至虚拟世界的情节,激起了大家对生命的探讨和思考,让大家感受到了AI作为工具的温暖……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发巨大争议,视频中,一位小伙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奶奶,并且还和“奶奶”进行了视频通话。在科学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这位“奶奶”除了表情略微僵硬外,声音和语气都十分自然。有网友表示看哭了,思念起了已故的亲人;有网友惊叹于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还有网友认为,所谓的“奶奶”只不过是一段冰冷的代码,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更有网友担心这套AI技术被用于非法用途……


(资料图)

UP主小亮告诉记者,用AI“复活”奶奶,是因为自己不能接受奶奶的突然离去,“就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头几天还在和奶奶聊未来,过几天奶奶就只能简单交流了,后几天就被推进ICU(重症监护病房)见不到了,最后奶奶就成了盒子里的一把灰了……”小亮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自己都不相信奶奶离开了。

“处理完奶奶后事后,我还会习惯性地去拨打奶奶的电话,但那头再无人回应了。”小亮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的感情很深,“以前我遇到事都会和奶奶说,现在我也不知道和谁说了。”小亮平时从事AI工作,因此他想到了用AI“复活”奶奶。小亮导入了奶奶生前的照片,制作出了奶奶的动态头像,又将奶奶生前的通话音频导入AI,训练AI模拟出奶奶的声音和语气。

小亮的视频中,AI“奶奶”可以和他进行简单的对话,例如小亮问:“奶奶,过年的东西买了吗?”AI“奶奶”回答:“我买了两壶油,别人榨的,很香,75元一壶。”视频的后半段是小亮的“自言自语”,他告诉“奶奶”,自己最近升职加薪了,不用担心自己,还提醒“奶奶”不要总是穿打补丁的衣服,不要着凉。最后,小亮告诉“奶奶”,晚上不回来吃饭了,让“奶奶”不用等自己。

小亮告诉记者,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只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他明白,屏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影像,“但只要是能再看一看奶奶,再说几句话也是好的。”小亮介绍到,以目前AI的技术水平,只要样本足够多,面容、声音、语气这些都可以达到相似度90%以上。小亮直言自己运用了包含ChatGPT在内的最新工具。

“但目前AI在思维模式上只能达到50%。”小亮说,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要求AI当演员,相貌声音它都能模仿得非常好,但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来说,它还无法模仿一个人的灵魂。“我和‘奶奶’只能简单沟通,说复杂的话,它就理解不了了。”

>>网友争论

是精神寄托?还是在自欺欺人?

小亮“复活”奶奶的视频很快引起了网友争议。有网友说,自己的爷爷去世后,他用爷爷的照片做了一个眨眼动态,虽然效果有些粗糙,但是看到照片上爷爷重新动了起来,他的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位网友说,“如果能看到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亲人重新出现在屏幕上,看见他眨眼、微笑,听见他说话,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倍感欣慰的事情。”

还有网友认为,所谓的“奶奶”只不过是一串冰冷的代码,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不喜欢这样,‘亲人’感觉就是被操纵的电子玩偶,你想让它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精神寄托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地弥补遗憾罢了。”更有网友担心这种技术被用在不法用途上,“以后有人借钱,视频确认都不好使了。”

>>延伸阅读

在国外,“与逝者聊天”已成产业链

实际上在国外,用AI将去世亲人带回自己身边早已不算新闻。

2020年,韩国一位妈妈戴着VR眼镜和触感手套,重新听到了去世三年女儿稚嫩的声音,“摸着”她可爱的脸庞,还为她补办了三岁的生日,最后目送“女儿”化为蝴蝶消失在空中。

去年,一位算法工程师用AI“复活”外公,还向“外公”道了歉,比如不该对外公大吼大叫,“外公”原谅了他……记者注意到,一年前这位算法工程师做的程序,在输入问题后,程序要花几十分钟才能生成“外公”回答的视频,而从UP主小亮发布的视频来看,他的“奶奶”基本可以做到日常对话般随问随答。

在国外,“与逝者聊天”的相关服务近年来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例如依托于GPT-3的Proj-ectDecember服务,仅需用户支付10美元便可创建属于自己的聊天机器人,让它扮演你最熟悉的那个人陪伴在你的身边;收费标准更贵一些的HereAfterAI则可以记录人们的生活故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独属于你的虚拟形象。

以负责“逻辑思维”能力的ChatGPT为例,归根结底,这样的AI工具只是语言模型,并没有主观上的思考能力,去世亲人的神态也好、习性也罢,目前的AI尚且无法理解,更何况,这背后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就连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也不敢贸然涉足。

>>专家提醒

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珍惜现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志林表示:“从心理学角度讲,比起传统的遗照、遗物等物品,AI技术能够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将离世亲人的音容笑貌更好地保留下来,让受丧亲之疼的人得到慰藉。不仅可以疗愈哀伤者,还可以让离去的人以更立体的方式被‘保存’下来。”

陈志林表示,亲人离去带来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甚至会因此产生抑郁、焦虑,但这种创伤会随着时间减轻,一般不超过六个月。AI能在人们最痛苦的时候给予一定慰藉,可以缓解亲人逝去带来的痛苦。但必须强调的是,要避免对其过度依赖。许多AI“复活”案例都是为了弥补遗憾,但这个弥补也只能是生者的自我安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

>>媒体评论

以科技慰藉哀思无须苛责

如果说《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将女儿的记忆永存于“数字生命世界”,让女儿在数字世界中度过完整的一生的行为更容易被观众所理解的话,那么小亮因为对奶奶的眷恋,这么任性一次,哪怕是骗骗自己,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人不可能一直像机器那么理性,相对于AI来说,感情的确是人类的软肋,但也因此让我们有了盔甲。

而大家所担心的各种法律、道德上的风险,客观来说,的确目前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隐忧。但仅就小亮做出的这个AI而言,在吸收和学习了大量样本的情况下,只能达到模仿面容、声音、语气的程度,一眼就能看出与真人的区别,且并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和逻辑判断。所以,即便代码不慎泄露,有不法分子想要将之运用诈骗等违法犯罪行径,也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和成本门槛。

然而,很多网友担心,小亮现在可以清醒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如果他始终不愿面对自己的悲伤,是否能保证自己不沉湎于其中,而这场欺骗自己的虚拟游戏,又会在什么时候终结;当它终结的时候,是否会带来更加巨大的心理伤害呢?

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悲伤或许可以被科技所安慰,但有些缺失一旦存在,是永远都不可能弥补的。人生是一个不断丢失、充满遗憾的过程,总是悲伤地看向过去,忘记了向前走,只会让心灵不堪重负。接受无可避免的悲伤和缺失,接受生命不可能完美圆满的事实,我们要做的,其实是面对生命的缺失,勇敢坚强地让生活继续。那些破裂的罅隙里,终将照进清透温暖的光。综合《扬子晚报》、极目新闻等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标签: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