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互联网大佬能否念好“地产转型科技”的经 国内反垄断版权阵痛版税大幅缩水

来源:聊房网综合      时间:2021-11-01 14:37:42

“真没想到,王长虎居然去了龙湖。”

10月中旬,就在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离职的消息传出后不久,关于其接下来入职的新公司的讨论,也在互联网招聘圈内小规模发酵。

Tech星球独家获悉,王长虎已经入职龙湖集团赋能平台(采取轻量化设置后的龙湖集团总部),以总经理身份负责今年7月新成立的AIoT人工智能引擎团队,向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汇报。对比早前传闻的“回归学术圈”,这位互联网技术大牛的选择出人意料。

除了王长虎,近期“all-in”房地产的互联网高管,还有阿里副总裁范驰(花名“程咬金”)和丁险峰(花名“柯镇”):前者在阿里任职11年,职级达到M7,擅长运营,被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以金地物业联席CEO身份聘入负责数字化;后者是原阿里副总裁、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有20年的AI与IoT物联网领域经验,目前的新身份是万物云管理合伙人、首席科学家CTO。

另一边,地产“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掐住了曾依靠“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模式扩张的房地产企业的七寸——债台高筑、拿不到新资金、拿地如履薄冰,是目前行业内的普遍焦虑。如今,房地产税的“山雨欲来”,更是给房地产玩家眼前再蒙上一层乌云。

大批房地产高管出走的情况,已从2020年持续至今。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1年9月,有接近60位房企集团层面高管职务发生变动,其中离职高管接近30名,涉及万科、龙湖、佳兆业等企业。

“不管是从高管位置的空缺,还是从PropTech(房地产科技)的细分领域丰富度来看,留给互联网高管们前来搅动的空间都很大”,地产猎头尹磊告诉Tech星球。

房地产科技目前被细分为商业地产、长租及买卖、短租搜索、房屋保险、家装服务、智能家居、物业管理、经纪人工具、资产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施工管理、室内测绘等12个领域,各领域都蕴藏开拓价值和潜力。

一面是想要逃离老本行内卷、“逆流”前往新行业寻求挑战的互联网人;一面是政策监管下,想要借科技与数字化寻找新机会的房地产公司。互联网手中,真的有能将房地产拉向盈利新模式的救命稻草吗?

稀烂的科技氛围,坐不热的高管席

“六位数月薪,可直接带现成大团队,未来有机会单独上市”——作为长期专注在地产高端招聘的猎头,尹磊常用这三点密集输出,在第一通电话里先抓住互联网“高P”们的注意力。

乍一听诱人,但高管心里也门儿清:有这么多房地产人才外流,一定是有其潜在风险和顽固难题。比如,王长虎加入前,龙湖的DT数字科技部(以下简称为“数科”)的进展就不算让人省心。

作为行业里曾经的“稳健型”,龙湖和万科对数字化的布局意识都相对较早。2018年,龙湖成立该部门,并将“仕官生”校招开到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在内的海外8所名校,其中不乏数据分析、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类等强互联网属性岗位。社招上也引进过一批以BAT、华为背景为代表的优秀人选。到2018年底,数科团队已聚集400余人,如今规模过千。

“问题出在高管身上”,于清告诉Tech星球,他在龙湖工作了3年,对前数科部首席探索官殷浩有不同看法,“殷浩之前是海尔的,在他带领下的管理层,不管是从海尔带过来的老下属,还是招进来的中层和程序员,不靠谱的占多数——都是表面功夫不错,技术能力薄弱。”

技术“地基”的松散,也致使龙湖数科此前的团队协作充满问题。“项目里散兵居多;项目之间互相借人导致混乱,人人焦头烂额,经常被丢紧急需求;结束之后负责项目管理的人也不好好复盘总结,常规操作是让我们先背锅。”

这也导致龙湖的技术能力被内部员工诟病,早期从互联网加入的员工,从心底并不认可在房地产数科做技术能有什么成长,纷纷出走。直到去年3月殷浩离职后,情况稍有缓和。

对于互联网高管的再次加入,于清坦言并不抱过高期望:“龙湖的高管层从2017年开始就在不停换血,从副总裁到各业务线老总都挨个动过一遍。王长虎若守不住也并不难堪,能真的帮龙湖推快集团数字化才是奇迹。”

曾在赛普咨询服务房地产客户的君君告诉Tech星球,她的房企客户中也有互联网人前来担任高管的例子。成功落地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业务学习和思维融合,能借力互联网经验先设计适合房地产、同时独属于数科业务的团队结构;其次,是做为空降兵,先维持好和老板、平行团队的关系,保住话语权不受质疑;再次,是在执行层面能足够接地气,保证基层技术能跟上思路。”

“单拆上市”的美梦,在业绩和盈利的短近压力下尚显遥远。想用科技和互联网手段帮房地产龙头们摆脱固有的高周转模式,有效改善管理运营,来自互联网的管理者们还需小心掌舵。

从互联网抢来的年轻人,后怕再也进不了BAT

相比从业较久的互联网职场人,应届生的记忆里没有前些年万达网科的失意裁员,也少了些踟蹰不定。

“应届生是万科云培养数字化的一块‘应允之地’。”曾在万科负责过校招的孟丽告诉Tech星球。从2015年至今,万科先后启动过“沃土计划”“龙抬头计划”“春天行动”“猎头计划”等一系列招聘项目,其中“数字化”和“校招”的重视度不断被强化。

好的苗子决定了数字化建设的基层厚度。在招聘最紧张的时候,孟丽的团队会每天开会对焦pipeline(流程管道),要求当天给答复,不让好苗子久等。

她见过最优秀的一类应届生,手里同时有碧桂园、龙湖、绿地等公司的数科类部门offer。不仅学历好,对房地产数字化方向的意愿度高,想法也非常清晰,“这种年轻人,我们愿意直接给到对应阿里P6(阿里普通校招是P5)的总包,而且纯现金。但有时其他几家可能还开得更高。”

经历2020秋招进入某Top10地产数科的钟勇告诉Tech星球,自己当初接受offer,一是觉得薪资优于互联网,二是公司给到的培训机制看上去很完整。但在此之前,“其实有几家公司也拖了近2个月没发offer。不回绝,也不给回复,一直吊着流程。”他甚至加入过一个自发组成的“地产校招等offer”的兄弟会QQ群,里面每天都有人在骂HR和面试官。

有学长在听说他入职后惋惜不已,“你刚一毕业就去地产做技术,未来怕是很难再去真正的互联网大厂。”钟勇听这么一劝也有点慌神,怕今后BAT的路会被堵死。

作为95后,公司里领导们的做派让他经常无语,“完全没有互联网那种年轻人的活力,上班像上坟,很难做自己。领导参与的活动,形式繁琐,不管是诸如喊口号的环节、还是土味的海报,都能让我尴尬得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数字化是真刀真枪在做吗?”无论是招聘团队,还是被地产公司视作数字化人才“内生力量”的基层打工人,对于集团高层的真实决心都有这样的疑问。相比缓慢的数字化进程、不停被上层高管变动打断节奏的项目、财报上暂时还不起眼的业绩,“加班严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因素。

千万年薪挖来高管,能否念好“地产转型科技”的经

无论是否真刀真枪,PropTech(房地产科技)的未来一定不只属于还在缓慢转型的房地产行业。

在能看见更大图景的从业者眼里,数字化力量最终导向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无论是物联网系统、VR/AR参与的在线办公机制、智能物业、相关的供应链系统……有太多细分切口,留给互联网公司亲自下场做“互联网+房地产”的拓新。

放眼全球,Google和Facebook早在2017、2018年就已有住宅开发和建房项目。国内,去年5月京东并购猫酷科技,布局购物中心的数字化运营;阿里在房产租赁、数字酒店、商业地产数字化上也有对应业务。

今年“十一”假期前后,字节跳动出手,旗下FaceU相机高管王丰坤成为原麦田房产旗下公司福旺房地产的新增法人,并随后成立福建好房有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鉴于字节从去年以来在各行业遍地布局,张一鸣的房地产野心是否止步于房地产交易领域,只和贝壳pk,还不好下定论。

在互联网和房地产这两个正意欲互相渗透的行业里,有不少从业者仅将对方领域的能力看作面向资本市场时的增值筹码。2020年11月,绿地集团将金融业务装入绿地数科,开始谋求后者上市;今年4月,绿地数科对外宣称将在3年内完成上市,并争取2023年达到60亿元的利润规模。

君君从过往地产客户案例的经验中总结认为,房地产数科的核心潜力藏在数据赋能、降本提效、改善体验、盈利模式创新四项突破点里。“在‘三条红线’、限价限购、房住不炒、人口增速放缓的长期趋势下,提前做数字化的未必就能占得先机,但不好好做数字化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这已经是关乎存亡的问题。

尹磊也认同这样的说法。“目前在高管招聘的面试后期,大老板越来越注意盘问考察候选高管:有没有对行业做过功课;是想纯来捞现金,还是能站在高视角看懂房地产与科技的结合点;是虚炒科技概念还是有落地想法。”毕竟,行业已经从扩大增量加速往优化存量转变,百万甚至千万年薪,换来的不能只是PPT。

“从高管到底层员工都在经历一次换血。”可见的未来里,土生土长的房地产人还会继续朝其他各行逸散,好奇的互联网人也会继续被高薪、和看似降维的工作难度吸引加入房地产。每新增一位互联网高管的入局,或者一条约束旧模式的监管政策的出台,引发量变转质变的临界点都会往眼前更近一步。

10月27日消息,网易云音乐正拟向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举报投诉韩国SM公司坚持独家版权模式,拒绝开放音乐版权授权事宜,或涉利用音乐版权维持“二选一”垄断状态的问题。

消息人士称,SM公司无视中国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在独家协议被依法责令解除后,SM拒不与任何平台完成签约,以此强行延续具有歧视性的音乐授权政策,维持在华多年来的高额预付金利润。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在失去独家带来的高额预付后,大多数版权公司接下来的日子并不会好过。

而另一边,海外从去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版权“淘金热”迎来了更大的资本玩家。在这则消息传出的半个月前,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公司黑石集团确认正通过与音乐版权投资公司Hipgnosis Songs Fund创始人Merck Mercuriadis合作,向新的私募基金Hipgnosis Songs Capital投资约10亿美元,以收购音乐版权。

10月29日,据《金融时报》报道,DAVID BOWIE的遗产管理公司正在谈判出售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歌曲版权。目前谈判已“处于后期阶段”,曲库价格“约2亿美元”。

一边是政策出台下突如其来的版税缩水,一边是因疫情下版权抗风险能力闻风而来的资本热钱,国内外如此反差的景象,属实算得上行业奇观。

国内:

反垄断版权阵痛,版税大幅缩水

自从2015年“最严版权令”以来,独家版权大战缓缓拉开序幕。

即便作为在线音乐领域的老大且成功在美上市,但高额的版权支出对于家大业大的腾讯音乐来说,也依旧是一笔极难回收的成本。而其他平台更是苦不堪言,几年间来,多米音乐、虾米音乐等都在版权竞争战中节节退败,最终惨淡离场。

网易云音乐的境况也没有更好。歌曲变灰,必然招致用户的怨声载道,而为了留住用户,网易云音乐也只能斥巨资竞价购买版权。但在激烈的版权战争中,主打原创音乐的网易云音乐在2018年全面下架了摩登天空的所有版权,一度失去了原创音乐的重要版图,。不少“云村难民”也被迫流离失所。

在这一切的背后,高管跳槽、部门变动也已是家常便饭。

在今年,版权格局再次发生变动。7月24日,腾讯接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的行政处罚书,主要涉及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行为,被处罚50万元,并要求腾讯不得与上游版权方达成或变相达成独家版权协议等。

这一处罚书的背后,并不仅仅是针对音乐行业,而是国家一系列反垄断政策开始严格执行的一个缩影。

8月31日,腾讯音乐发布了《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的声明》,声明中提到,腾讯已通过邮件方式正式向相关上游版权方发送《音乐版权授权合作协议解除通知函》及《音乐版权授权合作协议解除催告函》,最大限度寻求与相关上游版权方尽快解除独家协议。

10月19日,摩登天空版权回归云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网易向十几家主要唱片公司抛出了非独家版权合作的橄榄枝,但都没有得到积极回应。而在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后,网易首先成功将摩登天空版权拿下,也足以证明两者本身的受众群体重合度高,恢复合作对于彼此来说都是双赢。

很多媒体将结束独家版权战争的当下称为“后版权时代”,然而殊不知另一种形态的音乐版权竞争才刚刚开始。

就在今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腾讯放弃独家版权后的两天,各大媒体就开始报道字节跳动成立全新的音乐代理分发平台“银河方舟”。该平台主打一站上传歌曲和视频,轻松上架全球平台。这也意味着,在海外已经通过Resso布局音乐产业的字节跳动早已准备进军国内的音乐市场,一直伺机而动。

取消独家后,网易云音乐在收回版权失地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依然不小。尤其是海外版权方,仍然不愿意放弃此前“独家版权”的高额收益,这才有了媒体爆出的网易举报韩国的SM公司坚持独家版权的新闻。

海外版权方的这一举措也并不难理解,从独家版权到非独家版权的费用落差极大,少说是2-3倍的差别,甚至还有可能达到10倍级别的落差。在网易发布2021第二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网易CEO丁磊曾隔空“喊话”腾讯音乐放弃独家版权:“网易非常期待这是一个真心实意、不含任何阳奉阴违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独家版权禁令排除了独立音乐人或新歌首发。这也意味着,独立音乐人的孵化或歌曲孵化将成为几大平台之间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战地。

10月14日,网易云音乐成立“音乐人训练班”并开启首期学员招募。据公开信息,该音乐人培训班完全免费,以培养优质的专业歌手为目标,提升平台的“推新”、“造星”能力。这个计划有点像之前TVB艺员训练班的意思,优秀学员还可以获得签约机会、定制歌曲、流量扶持、培养体系等资源,做一个有五险一金的音乐人。

10月15日,腾讯音乐人联合微信视频号打造,以及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共同发起的“同频计划”正式上线。据报道,该计划将投入百万现金池及专属流量扶持,激励独立音乐人授权歌曲、发布视频,为音乐人提供现金奖励、曝光舞台和专业教学等多重机会。

对于版权方来说,在取消独家后,提前拿到高额预付的可能性降低,平台开始和版权方实行按照流量结算。这也意味着,音乐版权的价值将逐步回归到使用量和收听量的数据。

要知道,之前不少难以产生收听量和使用量的唱片公司利用数量优势、版权稀缺性等拿到了高额预付;如果依靠数据结算,很多版权公司很可能结算不到什么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音乐平台的数据透明度可能造成流量结算“并不公平”。在此前,音乐先声就曾报道过一些发行公司隐瞒真实数据的情况。

如果全部按照流量结算,对于目前的状况来看,能够通过流量赚钱的歌曲,大部分都是短视频热歌。

一般来说,短视频热歌的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但通过推广可以获取很大流量来结算版权费。这也是目前不少版权公司的盈利模式。但对于付出了高额制作成本来制作音乐的唱片公司来说,在数据结算的模式下,唱片公司显然被挤压了生存空间,难以通过版权回收制作成本。

因此,曾经依靠版权售卖占公司主要收入的唱片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国外:

版权价值看涨,资本巨头加速涌入

对比国内版权方失去预付的阵痛,海外的版权生意却做的风生水起。

据音乐版权投资公司Hipgnosis SongsFund今年6月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总版权库估值22.1亿美元。截至2021年3月,该基金公司共有138个分版权库中共有64555首歌曲。

Hipgnosis 表示,在2021年3月之前的12个月内,公司以1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84个版权库——平均每笔交易价格为1260万美元。同时,根据数据分析,Hipgnosis近期更愿意购买经典老歌的版权。2020年财务年,Hipgnosis SongsFund的净收入增长了66%,达到1.384亿美元。

Hipgnosis创始人Mercuriadis在采访中说到:“我们三年前上市时的目标是:(1) 将歌曲作为资产类别;(2) 利用我们基金的杠杆作用和版权库中的好歌作为催化剂,改变词曲作者在经济模型中的位置,以造福词曲创作者和股东;(3) 以歌曲管理运营取代打破的传统词曲代理模式,并增加价值。”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为其股东提供了41% 的总回报,2020财年,公司资产净值增长了11% 以上。

10月14日报道中,黑石集团正在向Hipgnosis Songs Capital投资10亿美元。此外,黑石正在向 Mercuriadis 的 Hipgnosis Song Management投资一笔未公开数额的资金。Blackstone高级董事总经理Abbas非常看好音乐版权的未来价值增长,他认为,现在正处于歌曲价值爆炸式增长的前期,更大的上涨还在后面。

Mercuriadis还在公开渠道“内涵”了三大唱片公司:几大唱片公司为了维持公司的财政权力从而损害词曲作者的权益。而这点在中国也得到了证实,词曲作者吴向飞、陈彼得都曾在公开渠道控诉台湾环球音乐数据造假。

10月19日,私募股权巨头KKR与联合投资合伙人Dundee Partners(Hendel family的投资部门)建立平台Chord Music Partners,通过该平台以11亿美元收购KMR Music Royalties II的曲库,该曲库包含了62000多首歌曲版权。

据了解,KKR目前正管理着超过2300亿美元的资产,在今年3月,KKR与版权公司BMG达成合作建立收购联盟,将以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去收购版权。过去一年,KKR 开始在音乐领域大展拳脚:2020年6月,领投了对免版税音乐和内容平台 Artlist 的4800万美元投资;今年1月,该公司收购了Ryan Tedder版权库的多数股权,媒体报道该曲库价值约2亿美元。

当然,黑石集团和KKR只是版权”淘金热“中的代表玩家。在经历疫情之后,海外各行各业也遭受了不小的冲击,资本更倾向于将眼光投向更为稳健的选择,比如像音乐版权这样不大容易受到相关影响的第三类行业,并在近两年采取了更频繁的收购动作。(回顾旧闻:音乐版权”淘金热“)。

音乐版权的投资逻辑在中国行得通吗?

近几年,国内音乐公司的融资脚步明显放缓,为数不多的几笔交易基本都来自字节跳动对于音乐版权公司的投资。

众所周知,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平台抖音在近几年来助推了大批爆款歌曲的产生,某种意义上说,想要制造爆款歌曲必须要依赖于抖音。在掌握了音乐流量密码的命脉后,字节跳动投资音乐公司智慧大狗、中视鸣达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中视鸣达旗下的多个音乐网红的流量表现都非常不错,还有颜人中这样从短视频音乐起家的新秀。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款效应凸显,在线下演出随时停摆、音乐人越来越难以出名的情况下,音乐行业也催生了一批以制造爆款歌曲为目标的公司。但这类以数据和流量为目标的音乐,在行业内的争议也颇大,音乐公司到底是应该生产产品还是艺术品?仅以数据作为标准来制作音乐、衡量作品价值,对于真正优质的创作者无疑是一种伤害,而该种模式能够持续多久,这也是一个问号。

换句话说,国外版权投资的基础逻辑是经受时间考验的优质经典版权具有高抗风险能力,而流媒体及下载生成的数据能够帮助评估歌曲价值,让其未来收益的预估变得更加透明。热歌尽管可以帮助版权公司更快速高效地把流量换成钱,但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并不是理想标的。

此外,国内音乐版权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附于艺人本身的价值。自2021年开始,演艺行业从业人员受到严格管控,多位音乐人就因私德问题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歌曲从国内平台下架被追讨版权预付,而其版权价值也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此,艺人的潜在风险也导致了版权投资极大的不确定性。

但无论是“后版权时代”还是“后独家时代”,关于音乐版权的争夺正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着。虽然如今国内版权方正在经历失去高额预付的阵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海外版权的”淘金热“也预示着,国内真正优质的音乐内容也将会产生同样的投资价值。

标签: 互联网 高管 房地产 国内外 音乐版权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