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当还在为下降的猪肉价格欢呼时,“二师兄”杀了个回马枪,猪肉价格出现反弹。不过1月底以来,猪肉价格再次进入下行通道,春节之后,猪肉价格走势更是坐上了“滑梯”。
全国猪肉价格连续多周回落
进入2021年,东北及全国地区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春节过后价格跌速加快。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22日,2月份东北地区好良杂生猪出栏均价28.35元/公斤,累计跌幅18.95%,较1月初下降31.07%。
通过梳理农业农村部数据发现,全国活猪及猪肉平均价格自1月份第4周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至2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29.6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6.7%,同比下降20.9%。全国猪肉平均价格48.5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5.1%,同比下降18.7%。其中,华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53.36元/公斤;东北地区较低,为43.64元/公斤。
另据商务部监测,猪肉周批发价格连续多周回落,从1月中旬(1月11日至17日)的每公斤47.47元,下降至2月底(2月22日至28日)的每公斤38.59元,短短1个多月,降幅达18.7%。
猪肉价格为何跌了?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主要是适逢季节性消费淡季。根据以往规律,春节后都是猪肉供需较弱的一个时间段,市场出现10%-20%左右的下跌是很正常的。
那为何东北猪肉价格更低一些?
受非洲猪瘟等疫病发生频率影响,低价小白条充斥北方市场。东北白条猪外调无利润,内销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砸行’现象严重。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有23个省份提前完成产能恢复任务目标,全国生猪存栏最迟至2021年上半年恢复到常年水平。
由于毛猪产能得到较明显的恢复,使得白条猪的上市量同比明显高于2020年同期,也使得供应开始从偏紧向宽松转换。在毛猪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春节后白条猪的价格无论是月环比还是年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除了季节性和供求关系,近期猪肉价格下降还受中央储备肉密集投放等因素影响。3月5日,华储网再次交易1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这已是年内第8次投放,累计投放量达到20万吨。
短期恐反弹,但全年价格震荡下行
虽然近期猪肉价格呈下行态势,但结合供需情况看,预计3月中上旬,生猪价格难以出现持续性的涨跌走势,或维持震荡为主。3月中下旬至4月份,国内猪价超跌反弹的概率较大。
供应方面,在疫病干扰下,1月份开始,山东、河南、湖北、河北、江苏等地部分养殖场提前出栏70-90公斤的中等体重生猪,这会使得最早在3月中下旬,北方地区生猪供应或出现2个月及以上的空缺。
需求方面,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加上居民接受高价猪肉的能力增强,在节后消费低迷期过后,猪肉需求或逐渐好转。此外,港口囤放冻肉数量较多,后期或对鲜品猪肉的消费产生一定冲击。
长期来看,市场供应供求总体势头是好的。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
预计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后,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考虑到生猪供应情况,2021年猪肉价格会较2020年有所回落,但具体的下降幅度,会受到猪病、政策、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今年猪肉价格总体将呈震荡下行态势,即季节性消费淡季,猪肉价格会有大幅度回落;需求旺季,价格会出现反弹。
标签: 猪肉批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