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每日速讯:高温天气“退烧”但仍需警惕!气象专家:全球变暖影响或更加“粗暴直接”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时间:2022-08-31 08:48:52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高温天气席卷我国多地。8月23日,旷日持久的高温包围圈终于开始逐渐缩小,强度逐渐减弱。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31日,南方大范围高强度“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过程结束。

但高温的结束,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放松警惕——事实上,它更像一次预警,一次对未来愈加频繁、愈加极端的高温干旱的严重警告。


(相关资料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今年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第三工作组报告中强调,全球变暖能否在气候临界点前“悬崖勒马”,关键就在这几年。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全行业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刻不容缓。

↑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6月1日-8月15日) 据国家气候中心

本轮“最强高温”

超30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温破历史极值

8月17日,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显示,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6月13日至8月28日,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共发布高温红色预警7555条,是去年的18.8倍,较历史同期(2017-2021年)平均值增加11.6倍,省级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较历史同期(2017-2021年)平均值增加4.9倍。

此次高温热浪已对中国大部分区域造成影响。截至8月28日,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40℃以上高温,36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长期“垄断”我国极端高温排行榜榜首的新疆吐鲁番也遭遇挑战——首次在吐鲁番以外地区测得45℃高温。

与此同时,此次高温热浪还呈现“白+黑”复合型高温特点。在重庆沙坪坝,8月19日早晨测得的全天最低气温达34.9℃,一天24小时里只有3分钟不属于高温范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陈峪表示,此次高温过程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

↑2022年8月鄱阳湖水域面积与2021年8月对比图 据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

高温干旱带来连锁反应

环境、经济和社会生产遭受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整个7月,全国共发布6.8万条预警信息。其中,今年高温红色预警的发布量增幅最大,同比达753%。

当高温持续日久,长期影响逐渐浮出水面,旱情开始露头。8月1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汛期反枯”成为今年盛夏河流新的关键词。在长江流域,多处水位创有记录以来最低,多个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洞庭湖、鄱阳湖提前“入枯”;下游的上海,长江口出现罕见夏季咸潮。

而高温干旱带来的更多连锁反应——用电需求激增、水电产能下降、农业生产受阻等,正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居民生活。

长江全流域缺水,使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电力系统面临着严峻考验。四川、江苏、湖北三省超60天电力负荷气象条件指数皆高于历史同期。农田用水变得紧张,不利于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玉米抽雄吐丝、晚稻返青分蘖和棉花开花结铃,秋粮和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持续高温背景下,气候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生产各方面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极端高温成因有三个层次

全球变暖影响无所不在

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高温热浪,原因到底是啥?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认为,极端高温成因有三个层次,共同造就了一个不停加热的“火炉”,烘烤整个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造就了高温的基础条件,让整个北半球的高压连成一体,成为给地表不断加热的直接“火力”;“拉尼娜”事件推波助澜,推动高压越来越强,不断为火炉输送“燃料”,让高温“更上一层楼”;全球变暖的影响,虽不易察觉却更加致命和长久——它相当于在火炉旁“扇风”,风助火势,让火越燃越旺。

大气环流异常,就是大气在不同季节进程、地域空间运行的环流形势与常年气候平均态的偏离超过阈值。今年夏天,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出现明显异常,呈现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压环流系统控制状态。这种暖性高压是高温的直接来源,在暖性高压系统影响下,热空气滞留在地面附近,吹不走、散不出,导致当地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旷日持久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尼娜”事件即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它所导致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导致热带纬圈环流的加强,从而引发纬圈次级环流的齿轮效应,进而进一步增强副热带高压。今春以来,“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持续加强,其间,印度洋的海温也出现异常,两者一同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

向更深处追寻原因,最终会找到全球变暖无所不在的影响。这场持久不退的“高烧”,背后有无数的气候异常因子产生影响,而所有异常因子的产生,都和全球变暖脱不开干系。在这场遍及北半球的高温过程中,它起到了增暖放大与调制的作用。

能否力挽狂澜?

专家称:关键就在这几年

8月30日,持续超过两个月的高温,终于走到“末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告诉红星新闻,8月底,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将得到缓解。

但高温的结束,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放松警惕——事实上,它更像一次预警,一次对未来愈加频繁、愈加极端的高温干旱的严重警告。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对全球变暖的科学研判。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中提出,全球变暖进一步增加了极端高温、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特别是热浪和干旱事件很有可能发生时间接近甚至同时发生,导致受影响地区在两次极端天气事件之间没有恢复、喘息的机会。报告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影响可能增加了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

今年,高温与干旱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IPCC的论断。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此前那些缓慢的、普通公众难以直接感知的间接影响,正逐渐转变为更直接、更暴烈的形式——更多的极端天气气候。

“我们的气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IPCC在今年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第三工作组报告中强调,全球变暖能否在气候临界点前“悬崖勒马”,关键就在这几年。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全行业温室气体深度减排,走到了刻不容缓的重要关口。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标签: 高温天气 全球变暖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